搜索 本土
搜尋任何 X

本人脸没有那么尖,漂亮的鹅蛋脸,视频美颜了自动瘦脸😌了

本来对做爱没多大欲望了突然看到前女友带着肛塞跟单男做爱的视频看着她在做爱的快感中沦陷 直到被射精进入天堂#母狗# #调教# #羞辱# #反差婊# #肉便器# #精厕# #肛塞# #多人# #潮吹# (完整版调教视频链接 放在下方评论区)

本月のプラン第二弾部下の妻を脅迫がで公開されました🔗

本人唯一原创小啪厅👅每日已更新 🫦! 唯一通道:

本来以为舔着鸡吧给老公打电话已经是极限了结果挂了电话之后直接把套也摘了!❤️门槛群观看20分钟完整版❤️@ToBulma@ToBulaer@KawasawaSen@BulmaList

本來不是說好要爬山怎麼變成野外XX🥵Let go, you randy old goat!😰爬山實錄🔞16分鐘無碼影片👇

首次受邀的出去玩的影片出來了!非常感謝@chubbylovertw的邀請,真的是刷新我的三觀!超哈扣多人中出派對,過了一個月我腦袋還是那個畫面,實在太震撼!想要解碼更多畫面記得去chubbylove解鎖-感謝本集贊助廠商巨神兵本土AV唯一指定男性保健品牌- 巨神兵-瑪卡購買連結 -@chubbylovertw頻道

展開更多

本周的订阅圈短篇福利更新完整版获取方式看主页置顶❤️@Kawasawasen@ToBulma@ToBulaer@BulmaList

本人20号左右在杭州,拍摄私我哦👱🏻‍♀️@BOJIANG13141@ToBulma@ToBulaer@KawasawaSen@BulmaList

我还以为京都柏悦那个价格是防拍价呢 好好笑 本土狗大开眼界☝🏻

一文读懂美国总统大选机制:吃瓜群众的终极指南:2024 年 11 月 5 日,美国总统大选即将上演一场全球瞩目的激烈对决 —— 现任副总统哈里斯与特朗普展开最终交锋。无论你是深谙国际政治的资深人士,还是币圈对国际大事萌生兴趣的 “吃瓜群众”,这场选举都绝对不容错过。为使大家在 “吃瓜” 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能够透彻看懂这场堪称史诗级的 “纸牌屋大戏”,首先感谢 @Phyrex_Ni 倪大 最近对大选专业的信息分享,我将用白话辅助大家更好理解。本文上篇将带你全方位深入解析美国总统大选机制,深刻剖析这些复杂规则背后的逻辑,让原本 “枯燥” 的制度变得生动易懂、易于把握。准备好了吗?现在正式 “发车”!1、美国政治制度决定了大选选举不仅是总统和国会的选举,更是摇摆州关键部分的选举。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国会可以通过立法、审议等多种方式推动或制约总统的行政命令。总统选举采取的 “赢者通吃” 制度使总统大选并不需要争取普选票的胜利,重点在于摇摆州的多数胜利,因此摇摆州的选情更受关注。2、2024 美国大选中,两方选举政策及纲领仍体现出分裂和极化特征。特朗普和 J.D 万斯代表的共和党遵循大企业 + 美国优先战略的保守主义方针,主要基本盘仍然是反建制 + 保守派;哈里斯和沃尔兹代表的民主党整体来看仍延续拜登路线,即大政府 + 进步、平等的方针,基本盘仍是少数族裔 + 进步支持者 + 年轻选民。3、从多个指标来看,除标普 500 收益率揭示哈里斯较为领先外,其余指标均指示特朗普的胜率较大。观测美国大选获胜的指标有较为传统的民调数据,市场交易数据如博彩网站胜率、标普 500 收益率和特朗普强相关资产。除标普 500 目前收涨预示现任政府党派有几率连任外,其余指标均指示特朗普领先。总结:共和党将在 2024 年大选高概率全面胜利,且其措施将在 2025 年对美国经济形成提振,但其负面影响将会在中长期体现。前言,其实在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美国制定了宪法。1789年生效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通过“选民普选”+“选举人团选举”产生。简单来说,就是以州为单位,先由选民普选投票,州选举人根据本州的普选结果,再投票选举总统。目前,美国“选举人团”有538张选举人票,获得270票以上的候选人当选总统。1️⃣总统大选候选人政策先看看大选对我们吃瓜群众的影响,表现在政策方面更为直观,政策方面,两者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哈里斯遵循着强化政府作用、提倡进步、平等的传统民主党的“左”的路线 ,如税收政策强调征收企业税而减少普通家庭、劳工的税、移民政策和关税政策较为温和、支持清洁能源;而特朗普则是延续上一任期的“右”的路线,如强调为企业减税、“美国优先”、经济利益优先、遏制中国等。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随着大选的临近,为争取摇摆州和中间派选民,其政策纲领都有向对方选民妥协的倾向和调和。从对通胀的影响来看,哈里斯从增加住房供给,遏制租房市场投机,降低食品医药价格等方式压降通胀,延续“大政府”思路;特朗普则是通过增加传统能源供给的方法压降通胀,但特朗普对企业的降税、对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一般工业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全面征税、全面禁止非法移民迁入从而减少廉价劳动力供给的这些政策无疑会较大概率增加美国通胀反弹的可能。2️⃣大选过程和竞选要求1/总统初选和预选会议选举过程从选举年1月或2月的初选和预选会议开始。初选由州和地方当局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向各主要政党的有希望的总统候选人投票。党团会议是由政党自己组织的私人活动。在这里,选民公开决定他们更喜欢哪位候选人。之后,组织者清点选票,计算每位候选人获得的代表人数。2/全国代表大会各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年的夏天举行。党内提名通常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就已经确定,需要获得多数代表的投票才能获得提名。如果没有达到多数,将在全国代表大会上选出总统候选人。3/代表每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一些美国领土都分配了一定数量的代表,通常由人口规模决定。此外,还使用了一个公式,通过“奖励”那些投票给上一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的州来调整数字。这些代表在全国政党大会上代表他们的州,并投票决定每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代表:承诺的代表——必须在初选或党团会议上支持他们被分配给的候选人未承诺或超级代表-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想要支持的候选人4/大选活动每一个政党的候选人选定之后,总统候选人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他们参加集会和辩论,以赢得全国选民的支持。此外,他们向社会解释他们的计划和观点。5/选举团制度在选举日,选民们去投票站为他们喜欢的候选人投票。选民们间接选举他们的总统和副总统。两人都由选举人通过选举团程序选出。各州根据其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席位数量分配选举人。华盛顿特区有三张选举人票,但美国其他地区没有。总共有538名选举人(众议院435个席位+参议院100个席位+华盛顿特区3个席位)。投票结束后,所有选票将进入全州统计。华盛顿特区和48个州采用“赢者通吃”的程序,即选举获胜者获得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是例外,因为他们有比例制度。候选人必须“赢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才能成为总统。选举人团的投票在选举日之后的几周内进行,获胜者通常在选举当晚宣布。6/美国总统就职日就职日于1月20日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举行。首先,副总统宣誓就职,然后是总统。两人在宣誓就职后正式成为总统和副总统,这一仪式自18世纪末以来一直在使用。3️⃣成为美国总统需满足以下条件:一、年龄要求候选人必须至少年满 35 岁。此要求旨在确保候选人拥有足够的成熟度和生活经验来处理国家事务。二、国籍要求候选人必须是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总统对美国的忠诚以及对国家文化、价值观有深刻理解。三、居住要求候选人在美国的居住时间必须达到或超过 14 年。这能够确保候选人对国家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可以与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美国人建立联系。四、政治经验虽然宪法没有明确规定政治经验的要求,但历史上大多数总统都拥有丰富的政治背景。从地方政治到州长,再到国会议员,政治经验有助于候选人积累人脉、了解政策制定过程,并赢得选民的信任。五、党内支持获得政党提名的关键。候选人需要在初选中获得党内的支持,这通常涉及基层工作、筹款能力、政策立场和个人魅力。六、公众形象与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积极的公众形象,通过演讲、辩论和媒体曝光来传达自己的政策理念和领导能力,对于赢得选民支持至关重要。七、选举人团制度赢得大选的复杂机制。美国总统选举采用选举人团制度,候选人需要在大选中赢得超过 270 张选举人票才能当选。这意味着候选人必须在关键州和摇摆州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八、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应对激烈的竞选过程。总统竞选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候选人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竞争和不断的挑战。这些条件确保了美国总统不仅具备必要的个人素质,还拥有广泛的政治支持和民众基础。👋简单来说想当美国总统仅需四步:一、满足基本条件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老美的历届总统中,有农民之子林肯,有千亿富豪特朗普,还有天翁开局的黑人奥巴马,似乎让人感觉是个人都能上去坐一坐。但其实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出生在美国且年满 35 岁的美国公民,并且还要在美国生活 14 年以上,才有资格报名。这是上位的第一步。二、具备独特演讲和逻辑能力第二步是拥有独特的演讲和逻辑能力。在报名阶段和党内初选时,都需要去各个州演讲,为自己拉政治资金和选票。比如奥巴马的演讲风格非常亲和亲民,拜登务实谦卑(偶尔有点老年痴呆),特朗普则像一个系着红领巾、诙谐可爱的小老头儿,即便被攻击时依旧挥舞拳头,嘴里喊着 “fight”。可见,各位候选人都有各自的特色。三、有深厚的金主支持要知道总统竞选非常烧钱。以最近两次为例,分别耗资 69 亿和 140 亿美金,创下历史最高。所以,如果背后没有金主护航,是万万做不到在长达 11 个月的竞选期间披荆斩棘的。当年奥巴马背后站着拜登、巴菲特,如今特朗普背后则是钢铁侠马斯克。四、具备卓越的政策谋略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美国总统其实并不是一票一票选出来的,而是选举人制度。总共 538 张选举人票,但决定成败的仅需 93 张。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两党有着相对固定的票仓,一直支持民主党的深蓝州有 226 张票,一直支持共和党的深红州有 219 张票。所以,需要用卓越的政治谋略去说服那些除了这两类州以外的州。今年的摇摆州一共有 7 个,正好 93 张票。最后,摇摆州才是兵家必争之地,把它们拿下,让自己的选票超过 270 张,那就能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4️⃣摇摆州不确定因素选民在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摇摆不定的州被称为 “摇摆州”(也称作 “战场州”“紫色州”)。图中分为 2024 年大选关键摇摆州,有内华达、亚利桑那、威斯康星、乔治亚这四个州;黄色部分是潜在摇摆州,包括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三个州。民主分两种,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制通常发生在古代或原始社会,这是一种凡事需要全民投票表决的政治模式,比如古希腊公民大会,男女老少聚在雅典参政议政。虽然百分百践行了民主二字,但直接民主效率过低,任何一件小事都得经全体国民通过才能执行,人数越多,就越不切实际。因此,后来有了间接民主。间接民主也称代议制民主,代议顾名思义,即代表商议、代表议事。随着国家人口骤增,凡事一人一票就会一事无成,鉴此,每个辖区(州/省)就会选出几位代表,各区(州/省)代表们聚在首都参政即可,这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政治制度或组织模式。美国大选就是典型的代议制民主。多年来,两党都有各自稳定的票仓州,出现反水情况较少,所以对摇摆州的争夺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选结果。正因如此,两党候选人都会在摇摆州投入大量竞选资源以及时间精力,使其成为大选的战场州。例如在 2020 年大选,拜登获得 306 张选举人票,川普获得 232 张选举人票,拜登当选第 46 任美国总统,而七个摇摆州的 94 张选举人票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情况如下:宾夕法尼亚州:拜登多 80,555 张普选票,领先 1.16%,获得该州 20 张选举人票。密歇根州:拜登多 154,188 张普选票,领先 2.78%,获得该州 16 张选举人票。乔治亚州:拜登多 11,779 张普选票,领先 0.23%,获得该州 16 张选举人票。北卡罗来纳州:拜登多 74,483 张普选票,领先 1.35%,获得该州 15 张选举人票。亚利桑那州:拜登多 10,457 张普选票,领先 0.31%,获得该州 11 张选举人票。威斯康星州:拜登多 20,682 张普选票,领先 0.63%,获得该州 10 张选举人票。内华达州:拜登多 33,596 张普选票,领先 2.39%,获得该州 6 张选举人票。5️⃣美国历史上选举的世纪判决2000 年大选堪称一场世纪判决。戈尔虽比小布什多 53 万余张普选票,但小布什却获得 271 张选举人票,从而当选美国第 43 任总统。当时,除佛罗里达州外,戈尔获得 266 张选举人票,小布什获得 246 张选举人票,而佛罗里达州的 25 张选举人票将决定大选结果。2000 年 11 月 8 日凌晨 2 点,媒体宣布小布什赢得大选,戈尔致电小布什承认败选,并准备公开认输。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佛罗里达州负责选举事务的检察长通知戈尔,双方的普选票差距小于 0.5%,根据州选举法规定,应当重新计票。戈尔又致电小布什,宣布收回认输和祝贺。11 月 10 日,机器重新计票结束,小布什领先票数缩小到 327 票。戈尔提出对民主党控制的县进行人工重新计票。11 月 12 日,小布什向联邦地区法院请求立即停止人工计票,法院以不归其管辖、属于州法管辖为由直接驳回。小布什又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同样被驳回。11 月 16 日,佛罗里达州务卿宣布,11 月 14 日后(大选日后第 7 天)不再接受各县上报的选举结果。民主党控制的县向州法院请求延期,被拒绝后上诉至佛罗里达最高法院。11 月 21 日,法院宣布可以继续进行人工计票,但必须在 5 日内将计票结果上报州务卿。11 月 26 日下午 5 点,只有一个县完成了人工重新计票。据此,州务卿宣布小布什领先 537 张普选票获胜,拒绝另外 2 个县的人工计票结果(戈尔净增选票合计 383 张)。在戈尔为人工重新计票挣扎时,小布什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要求审查佛罗里达最高法院 11 月 21 日决定的合法性。11 月 27 日,联邦最高法院将案件发回佛罗里达最高法院。12 月 8 日,佛罗里达最高法院裁决,承认另外 2 个县人工计票结果,并下令人工统计约 6 万张漏选票(机器未能识别)。12 月 9 日,小布什再次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请求立即停止人工计票。12 月 12 日,联邦最高法院以 5 比 4 多数决裁定,推翻佛罗里达最高法院的人工重新计票裁决。至此,36 天的系列诉讼终结,小布什赢得大选。12 月 13 日,戈尔发表败选演讲,表示已致电祝贺小布什当选,也向他保证这次不会收回认输了。戈尔虽对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极不认同,但表示接受这项裁决。选举结果异常接近的事实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同属一个民族,拥有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命运。6️⃣选举舞弊2020 年大选后,特朗普连任竞选失败,他指控民主党存在大规模选举舞弊,这一指控引发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游行抗议,最终导致国会大厦骚乱事件。选举舞弊指控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和非法选民两个问题上。一、邮寄投票邮寄投票在美国有 150 多年的历史,其防止造假机制相对完善。除北达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进行选民登记,经登记合格的选民才能投票,从源头上杜绝了投票舞弊的可能。选票上有电子条形码,复制、伪造的条形码会被计票系统拒绝,有效防止了选票造假。选民签字也是防止舞弊的重要手段,伪造的选民签字必须与系统登记完全吻合,这增加了造假的难度。二、非法选民关于非法选民的最大谣言来自德克萨斯州。州务卿维特利声称该州有 95000 名非法选民,其中 58000 人已经投票。维特利的非法选民名单是比照驾照申请信息与选民登记信息得出的,但很多人在申请驾照后入籍成为美国公民,因此,维特利的名单并不可靠。联邦法院认为调查毫无根据,是在浪费行政资源,维特利被迫撤销调查并辞职道歉,州政府还赔偿了 45 万美元律师费。事实上,特朗普在赢得 2016 年大选时,普选票比希拉里少近 290 万张。特朗普在推特上声称,他不但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选举人票,而且也赢了普选票,因为有数百万非法选民把票投给了希拉里,这部分选票不算数。2017 年 5 月 11 日,特朗普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非法选民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委员会并没有发现证据证实存在大规模的选举舞弊。最后,目前,美国选举人票总数为 538 张,两名总统候选人只要获得超过一半票数即 270 张,就能成为美国总统。若两人刚好都获得一半票数即各 269 张,则由国会两院选出总统和副总统,其中众议院负责选出总统,参议院负责选出副总统。美国历史上仅有两次由众议院选出总统的情况,分别在 1800 年和 1824 年。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存在总统和副总统来自不同政党的可能性,即极端跛脚情况,但这种可能性出现概率极低。因为美国选举人团有特殊的赢者通吃制度,双方票数要持平极其困难。不过,有美国选情分析师推算了一种可能性,即两党在各自基本盘州获胜的情况下,七大摇摆州出现特定结果可能会导致平票。如果哈里斯赢下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和威斯康星这三个摇摆州,而特朗普赢下亚利桑那、佐治亚、内华达和北卡罗来纳这四个 “阳光地带” 的摇摆州,且哈里斯如四年前的拜登一样获得内布拉斯加州那个选区的关键一票,那么哈里斯将拿到 270 票,以最惊险的幅度赢得美国大选。若哈里斯没拿到内布拉斯加州那一票,则会出现哈里斯和特朗普都为 269 票的平票局面。当前,美国七大摇摆州选情十分胶着,虽出现七大摇摆州全面翻红、特朗普支持率更高的局面,但特朗普在五大摇摆州的领先幅度都没有超过 1%,双方选情依旧胶着,胜负悬念较大。有些人可能希望看到平票的局面,因为那会带来更多 “乐子” 并让美国更加混乱。然而,按照当前哈里斯的颓势,想要在七大摇摆州里赢得三个,难度确实较大。

展開更多

美股长牛启示录——美国大选的币圈资产映射,近期,民主共和两党初选结果基本确定,已形成拜登和特朗普对垒局面。拜登是现任总统,特朗普曾在2017-2020年担任总统,因此他们的政策偏好几乎成为“明牌”。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分析两位总统任期内经济政策对美股的影响,并归纳和展望此次美国大选对大类资产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对美股的影响。美国大选已经行至何处?拜登和特朗普继续对垒,目前特朗普优势更大。特朗普是前任总统,年龄77岁,属于共和党,偏右翼,他的任期是2017-2020年。拜登是现任总统,81岁高龄,属于民主党,偏左翼,他的任期是2021-2024年,今年是他这届任期的最后一年。而特朗普在普选票民调中暂时领先。民主党方面,通胀等经济问题仍然是阻碍拜登连任的主要因素。同时,非法移民、对外政策等议题的热度高居不下,影响选举走向。共和党方面,特朗普面临多重起诉与法律争议,增加本次大选及整体政治生态的复杂性。通胀已经成为美国选民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医保、移民、经济等等。回溯两位总统过去的表现,拜登执政期间的通胀水平和移民数量明显高于特朗普执政时期;特朗普执政期间人均工资有所上升,拜登执政期间通胀侵蚀了收入;疫情使特朗普执政期间就业率在2020年断崖式下跌,拜登执政期间就业率稳步上升。特朗普经济学民粹一些的里根经济学:强调减税、去监管、强化国防、重振美国地位等等。财政税收方面,首先《减税与就业法案》2018 年得以落地。特朗普税改方案主要集中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跨境税制等方面,目标在于为中产阶级减税、降低企业税、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回流,从而重塑美国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其次,“1.5 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使财政开支大大增加。产业政策方面,发展传统能源。贸易政策方面,大量使用经济制裁措施,开启中美贸易战。特朗普大刀阔斧进行税改。2017年12月22日,《减税与就业法案》最终获得特朗普签字,2018年得以落地,减税规模约1.5万亿。核心内容为将原来 35%的企业税率降低到了 21%,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约 1200 亿美元/年,直接增厚企业利润,其中高有效税率板块如能源、电信、零售,盈利增厚的弹性更大,提振幅度或高达 20 个 百分点。并且因未来 5 年厂房和设备投资全面费用化政策,高资本开支板块如能源、公用事业、电信、交运、汽车、以及科技公司,将实质上降低税负,增厚利润,同时鼓励未来投资。同时改革跨境税制,有利于资本流入美国。特朗普支持发展传统能源,同时支持发展人工智能。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传统石化能源储量丰富,并拥有先进技术和价格优势,而低价格的能源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017年6月,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政策也是基于这一逻辑。2017年10月,特朗普政府改变奥巴马政府限制传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的政策取向,特意废除了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计划》(Clean Power Plan)。针对人工智能(AI)领域,特朗普政府专门颁布《人工智能倡议》的行政命令,对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规划。拜登经济学:利用政府之力“从内到外” (middle-out approach)、“自下而上”(bottom-up)地重振和重塑经济,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美国中产阶级。财政税收方面,首先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等方面;其次,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为财政支出融资,并缓解社会不公。产业政策方面,三大重要法案《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贸易政策方面,延续贸易保护主义,减少美国国内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拜登重拾产业政策,推出三大标志性法案。美国国会众议院2021年11月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该法案为期 8 年,是美国 10 年来规模最大的基建法案。2022年8月拜登在白宫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美国将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 527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 240 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同月,拜登政府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将精准支持“降碳”和“减污”与降低通胀的经济目标相结合,同时夹杂了推动“美国制造”的政治意图,进而“曲线救国”式地推进了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目标。美国大选的资产映射美股:无论选举结果如何,预计涨势延续,内部行业或分化。我们认为投资美股的长期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美股拥有一揽子好公司,盈利持续增长;拥有一系列成熟健康的市场机制,支撑美股长牛;并且美股占全球股指60%,是全球主流。进一步地,我们2024年投资美股的当下逻辑也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经济韧性强,上市公司盈利乐观;AI科技浪潮支撑科技股业绩高增、高景气支撑估值;2024年有望降息,助推流动性扩张。两位总统候选人均支持财政刺激经济发展、支持AI发展、保护本土产业,只是有一些差别,比如特朗普主张对内减税、对外加税,能够增厚美国企业盈利、优化竞争格局,拜登更重视产业政策等等。美债如果拜登获胜,或基于通胀已经顺利降温的基础,则债券价格迎来上涨;而如果特朗普获胜,或许暗示通胀短期并没有得到快速降温,且特朗普推行大规模减税、减少移民将继续推升服务通胀, 短期内对美债有影响。黄金和BTC选举前可能受益于避险情绪。综上,兄弟们我依然认为BTC在大选年仍能拥有比较好的表现,建议开启币圈的长期配置之道。当然SOL依然是我的首选。

展開更多

中国经济学家余永定是“双循环经济”概念最关键的鼓吹者之一(习近平提“双循环经济”主要就是受他影响),他在阐述双循环经济原理的时候提到采用“缠抱”和“备胎”策略来应对美欧脱钩。实际上台湾也一样在用“缠抱”策略将自己与西方市场进行深度绑定。科技是台湾作为小国的生存之道,十分精明。台湾在晶片产业上下的赌注是赌对了。如果没有尖端科技产业与西方市场深度绑定,台湾如果遭遇战争风险,国际社会不见得会这样在乎台湾的战略价值。台湾要小心,将科技产业跟着去风险化(也即转移到美国本土或其他地方),国际科技产业链倒是安全了,台湾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台湾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其他尖端科技产业加深“缠抱”美欧市场不放手。与其相信国家之间会讲道义,不如捏紧核心利益,大家才好做君子。西方在面对俄国侵略乌克兰时,分歧这么严重,如果面对比俄国更加强大的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这种分歧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更何况是中国也在积极“缠抱”西方市场,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缠抱”就会变成经济胁迫。

展開更多

先抛出一个概念引起讨论,再把讨论变成“思想”,上升到战略高度。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命题作文式观念炮制程序。但中共就是依托这种程序来炮制“思想”的。现在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权像中共这样重视“思想”。中共说的“思想”实际上是指“思想控制”,也就是用观念武器来协同行动和展开宣传攻势。外界通常比较轻视中共的思想宣传。有段时间,中共自己官僚也普遍松懈。习近平政府比起历届中共政府来说都更重视思想宣传。习近平政府的思想宣传并不像不少人想象那样没有效果。相反,当局把思想宣传当成巩固统治的根基,是比镇压和维稳成本更低的強化统治手段。就其观念生产和传播流程来说,我们看见自证预言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先抛出一个提命题作文,再在社会讨论过程中把它变成战略思想,然后调整所有的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直到最终实现用实践兑现观念的效果。並不是每一回都这样成功,但成功一次对于中共来说意义重大。比如有一段时间,“中国梦”这个命题作文炒得沸沸扬扬,后来不了了之,事实上中共也不可能兑现这种抽象概念。即使可以兑现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也不见得帮助中国经济起死回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比上面这些概念更加宏伟而且抽象,看起来是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出现了自证预言的情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是习近平2017年第一次尝试提出的,等它真正开始流行起来是2020年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见美国出现了全球性战略收缩:引导投资回流美国本土优先给美国本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盟友打贸易战,延续“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战略东移(其代价也包括其他地区出现战略收缩)。与此同时,中国则抓住机会填补美国战略收缩后暴露出来的战略空间。比如中东问题上,中共就出现了战略调整,变得更加进取,而且是明显拉偏架。中国还借助俄乌战争削弱俄国的间隙,一边加強自己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一边拉拢中亚和巩固自己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顺着一带一路扩张出去的,还有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感在进一步加強。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出现的内部分歧,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国对欧盟影响力明显升高有关。而最迟2018年以后,中国对欧盟的外交战略也以挑拨美欧关系和疏远美国影响力为主。与此同时,印度近几年开始出现经济起飞迹象,而其外交战略也不与西方同调,而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响应中国跟俄国的多极化论调,也包含在中国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虽然我们并不能一口论断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兑现了,但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得到了一定国际响应,甚至一些外国领导人也跟着唱和“东升西降”。而印度、巴西、墨西哥、越南等国虽然明面上不跟着中国说“东升西降”,却在积极支持世界多极化以削弱美国的世界霸权,并且还利用俄乌战争中立,两头通吃。这样情况对于中国来说,依然正中下怀。即使这些中立国家不是中国的朋友,但他们战略上疏远美国更符合中国利益。美国和西方要特别警惕在俄乌战争期间逐渐增加的新中立国家,这些国家与其说是中立,不如说是企图疏远美国和西方阵营。即使不见得增加中俄阵营的胜算,但也是削弱西方世界的全球影响力。这只是举一个例子。中共在进行思想宣传的时候,往往也配合战略调整来推动行为上的变化。中共经常会提出一些大而空的抽象概念。这些宏大的抽象概念,往往没有引起西方世界足够警惕,即使对中国政府有反对意见的中国人也意识不到问题严重性。虽然这些空洞概念也可能烂尾,但只要他们兑现一次,中国的社会痛苦就会延续很多年。用思想对抗思想,用观念对抗观念。对于反对极权政府的普通人来说,正视你的敌人凶悍顽强之处,要比轻视你的敌人、还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更有现实意义。当然,还有一种人是:一旦提到敌人如何凶悍顽强,立马就哭天抢地渲染敌人如何不可战胜。这种情况跟前面轻视敌人的情况一样,都是公民社会不成熟的表现。中国确实没有像样的公民社会,许多人将之归咎于被剥夺公民权利,而不是追责自己在公民意识上有欠缺和失职。公民社会是这样一种概念:它並不是由国家授予的,而是由自己去争取的。只要有公民意识在个体身上反应強烈,个体就是公民社会。你在哪里,公民社会就在哪里,不必等独裁国家授予你公民权利。要做公民,不要做群氓。群氓总在嬉笑怒骂、怨天尤人。但是公民不同,公民总是在为公共权利斗争。不管以何种形式坚持斗争,公民意识绝不是聪明人坐等坏事发生。

展開更多

彭博社:俄乌战争以后,世界各国形成了三大阵营,其中亲西方阵营整体呈下降趋势,亲俄阵营和新中立国家集团整体呈上升趋势。彭博社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更多国家越来越认为中立更有利可图、2016年以后美国两党都倾向于回引投资到美国本土而非引导投资外流到全世界、中国经济影响力大增。

展開更多

埃尔多安像煞有介事地警告说以色列打完黎巴嫩就会来打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土耳其声称要尽一切可能支援黎巴嫩兄弟……真主党盘踞地区名义上属于黎巴嫩,实际上等于武装割据。也门胡塞武装盘踞地点也是移植了同一套操作手法。借外力消灭真主党和胡塞武装,反而是黎巴嫩跟也门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以色列进攻这些地区,武装分子就会往腹地后退,这样就把战火烧到腹地,把整个国家拖着一起陷入战火,而武装分子又找到了人盾和掩体。真主党在黎巴嫩腹地不见得受欢迎,网路上有不少资料显示这伙武装分子受到黎巴嫩居民排斥。这很好理解。武装分子躲入居民区,导致以色列袭击该地区,给这些本来跟战争没有关联、甚至反对真主党的平民带来无妄之灾。但是真主党对外宣传就是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平民。这种手法跟哈马斯如出一辙,不愧是伊朗教官教导出来的同一套套路。以色列肯定造成了很多平民伤亡,确实构成战争罪行,但是反以色列人士绝口不提武装分子躲入居民区、依托居民区作战才是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最重要原因。你不能因为武装分子被打死,就把罪责全部推给以色列。真主党和哈马斯制造的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甚至同样是阿拉伯世界的兄弟都不敢收留他们,因为他们进入这些国家以后也一样制造恐怖袭击。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地都有庆祝黎巴嫩总书记被猎杀的阿拉伯人,海外伊朗人也一样在庆祝,这些人可不是以色列花钱请他们出来表演的。他们同样有权利、有资格代表阿拉伯和波斯世界。不是只有支持恐怖主义才有资格、有权利代表阿拉伯-波斯世界。以色列很难铲除真主党残余势力,因为他们正在往黎巴嫩腹地撤退,沿用哈马斯藏兵于民的手段保护自己,而造成平民伤亡又削弱以色列战争行动正当性。以色列消灭真主党残部没有太大军事价值,摧毁其重要军事目标之后,应及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伊朗本土,伊朗有价值的军事目标太多了。德黑兰当局怕的就是以色列袭击其本土军事目标,包括斩首哈梅内伊及其主要追随者。去除伊朗伊斯兰国政权之后,再清扫真主党和胡塞武装就轻松多了,到那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战略物资和军事援助。

展開更多

伊朗的“抵抗轴心”由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叙利亚亲政府民兵、伊拉克民兵等多股武装势力组成。伊朗希望用代理人战争长期骚扰以色列和美国,但伊朗除了给钱、给军火和给军事指导之外,没有办法保护这些代理人免遭以色列打击;相反,这些武装组织却是用来保护伊朗的。继哈马斯惨遭灭顶之灾以后,现在真主党整个领导层也被拔除,这极大动摇了伊朗的“抵抗轴心”。9月30日以色列总理向伊朗人民发表谈话,可能才是促使伊朗在10月1日相当冲动地决定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的直接原因,因为以色列总理在讲话中用“政权更迭”来鼓励伊朗人民。伊朗建立伊斯兰革命独裁政权以来,本土大大小小抗议活动几乎从来没有断绝过(全国性大规模抗议活动也非常频繁),流亡伊朗人群体组成的流亡国会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伊朗独裁者自始自终都活在政权可能被推翻的现实威胁之下,这种威胁比起中共政府那种草木皆兵的恐惧要更现实。德黑兰当局不肯示弱,唯恐示弱给内乱以可趁之机,但是在被翦除主要战争代理人之后,伊朗已经失去了可以保护本土免遭战火清洗的屏障。以色列必须抓住时机尽快发动对伊朗政权打击行动,不要给伊朗时间收拾、重组和加強代理人武装。现在伊朗代理人武装收到指示正从多个方向袭击以色列,但这恰恰显示出伊朗当局对失去保护屏障的严重焦虑。现在以色列确如其前总理贝内特暗示,正面对50年时间里最接近推翻伊朗政权的时刻,这个窗口期很快就会关上,以色列不能给伊朗以喘息之机。伊朗政权利用代理人战争流他人之血保自己政权稳固,这种策略现在正面临瘫痪,在伊朗调整策略之前,各种形势都对以色列更有利,现在连美国也不再约束以色列的战争行为。如果以色列大规模袭击伊朗的重要军事目标(包括军火库和伊斯兰革命卫队营地等),乃至斩首哈梅内伊及其重要支持者,伊朗国内也可能出现大规模反政府起义。如果打击规模不够大或者只是打击能源设施或核设施,很难引起伊朗反政府起义。

展開更多

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敦促以色列猛烈报复伊朗伊朗从本土袭击以色列,却幻想继续跟以色列打代理人战争,以便把战火保持在本土以外。这种企图是一厢情愿。从本土袭击以色列,暴露出伊朗军事打击能力孱弱和无能,就这样的火力根本无法保证把战火阻挡在国门之外。以色列多次精准斩首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哈马斯和真主党高层以后,已经试探到伊朗的真实能力。既然战火已开,在俄国元气大伤之际,以色列有能力对伊朗政权展开致命打击。以色列要不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取决于伊朗是不是可以打击的目标,而取决于以色列是否有决心推翻伊朗神权政府,以及对后神权时代伊朗社会动荡会不会牵连地区局势是否有把握。如果以色列缺乏这方面的决心,而只满足于报复,保留伊朗神权政府还将后患无穷。不论从国际环境来看,还是从伊朗本身来看,现在是推翻伊朗神权政府对历史最佳时机。现在哈梅内伊老迈,伊朗军事孱弱也暴露无遗,而且伊朗接连遭遇军事挫败和损失,还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战争援助。如果错过这个时机,用休战来拖延时间,等俄国恢复元气加强对伊朗援助或者伊朗悄悄开始核武器研发,以色列将来还会面临更严重的威胁,而且一旦伊朗真的掌握核武器而以色列打击失效,今后以色列对伊朗开战的风险和成本将会更高。伊朗在代理人战争上接连失利,升级到从本土开始直接袭击以色列,却幻想以色列不攻击伊朗本土,这种幻想完全谈不上是有战略的。在代理人战争不断失利以后,伊朗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失衡,完全不理智地从本土直接袭击以色列,只图一时痛快,结果是使得以色列直接将伊朗本土当作有价值的袭击目标,而直接攻击以色列也暴露出双方战力完全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展開更多

近日,伊朗裔中东问题专家指出,哈梅内伊政权最近有关真主党总书记被猎杀的简短声明虽然言辞强硬,但是力避与以色列直接冲突,不再誓言从伊朗直接打击以色列本土。伊朗国内很多人认为哈梅内伊声明暴露出了伊朗的虚弱。伊朗现在已经没有可以报复以色列的有效手段,而且随着以色列接连实施精准斩首打击,伊朗决策者唯恐战火烧到伊朗本土。伊朗仍然希望继续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以色列,但是害怕以色列把战火烧到伊朗本土,尤其是近段时间以色列的精准斩首行动令伊朗高层感到极其不安。但打不打击伊朗本土并不取决于伊朗自己的避战态度,而是取决于以色列。如果伊朗持续支持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以色列很可能会走到斩首伊朗高层那一天,那时候美国也会加入进来。鉴于这种担忧,德黑兰当局不断有人开始重提核武器研发计划。但是研发核武器也存在极大的战争风险:以色列和美国如果察觉到伊朗又在研发核武器,那么以色列和美国就不一定会只打击伊朗核设施和核物理学家了,还不排除斩首伊朗高层的可能性。出于这种顾虑,伊朗高层也不敢轻易动核威慑的决心。现在伊朗进退两难,仍然寄希望于通过代理人战争把战火挡在国门之外。这种想法相当缺乏理性:既想报复和挑衅以色列,又不想对方打到自己家门口来;既想威胁以色列,又缺乏实际威慑手段;假如研发核武器提上日程,这又给以色列发动新的斩首行动制造口实。

展開更多

2017年,美国前国务卿及国家安全顾问莱斯(Condoleezza Rice)将民粹主义、本土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合称为美国的“末日四骑士”。莱斯曾在2020年大选提出“末日四骑士”警告,今年她再次提出了这种警告:美国不要背离盟友,不要走孤立主义路线与世界背道而驰。莱斯有个比较独特的观点是:美国政界普遍主张分裂专制国家轴心以各个击破,莱斯主张把这些专制国家推到一起才能加深它们之间的互相矛盾。因为莱斯认为,这些专制国家彼此是不可能互相信任和互相团结的——只有把它们推到一起,它们才可能互相内耗。

展開更多

近期有研究者说普丁有种倾向是遇到大事就往后缩,然后找替死鬼给自己背锅。乌军攻入俄国本土,俄国也出现了这种诡异现象。普丁甚至假装没事人一样跑到阿塞拜疆去访问。反正战事不利会有人背锅,副防长波波夫不挨修理是无论如何不行的。反正普丁永远伟光正,普丁永远不可能错。之前不久还修理了副防长铁木尔·伊万诺夫。普丁气急败坏清洗俄国国防部,有点像崇祯皇帝一上火就乱杀大臣。查塔姆研究所说普丁清洗国防部是因为对战事不利不满,一定要找人出气。这样做还有助于给俄国民众出一口气,因为俄国民众那点见识是:战事不利全怪军队腐败。俄国本来在苏联时代也有用大清洗制造恐惧,逼迫军队硬着头皮死亡冲锋的传统。这种野蛮的管理办法大大落后于时代。普丁本人也远远不像一些人想象那样強大:他怯懦,不敢面对现实,永远生活在自己塑造的幻觉泡泡里(默克尔对普丁有过类似的评价)。一个随时准备靠牺牲他人来维持自己虚幻的強人形象的独裁者是无能的。他之所以看起来強大全赖于他手中掌握着千疮百孔的权力和行事不计后果的野蛮作风。

展開更多

1980年代英剧《Yes Minister》及续集《Yes, Prime Minister》把政治游戏玩得炉火纯青。其中有关核武器威慑力论述,恰恰在俄乌战争得到验证。俄乌战争使国际关系专家和战争专家开始重新评估核武器威慑力以及核战争的风险性:即使在最可能动用核武器的俄国,即使本土遭到攻击,也没能轻易动用核武器。

展開更多

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朝鲜跟伊朗是否有发表声明“谴责”乌克兰攻击俄国本土。朝鲜态度值得玩味。该国才跟俄国签署互防协议,面对乌克兰新攻势,平壤方面却没有表示。朝鲜的回应大概率会像“集安组织”成员国一样,不会履行保护俄国义务。跟苏/俄签署的条约或协议,多少都有这种一签署就作废的性质。

展開更多

乌克兰攻入俄国本土,中国外交部呼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俄国扩大攻势侵占乌克兰土地的时候,俄国袭击乌克兰平民设施的时候,俄国跟朝鲜和伊朗求援的时候,中国外交部怎么不说“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在中国,“理中客”是一种极尽扭曲的语言腐败。依照中国的“三原则”,乌克兰收回自己的土地算不算战事升级?中国提出的“三原则”对和平毫无用处,反而暴露出北京当局的地缘政治企图:企图把俄国和乌克兰永无止境地陷在泥潭里,以此来拖住西方世界战略东移。

展開更多

邱震海评论乌克兰攻入俄罗斯本土的战略用意

#知乎热点# 乌克兰攻入俄国本土违反国际法吗?网友:这跟把“正当防卫”说成“互殴”一样是一种“守序邪恶”。

6月20日,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该条约规定:任何一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需提供军事援助。现在乌克兰打到俄国本土了,朝鲜该怎么办?当然,朝鲜也可以不承认是“侵略”,可以说是乌克兰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普丁以前说“俄罗斯边界没有止境”。你待在自己家里都算侵犯俄罗斯领土。

展開更多

之前乌克兰和盟友一直没有就是否攻击俄国本土达成一致看法。盟友长期不支持,认为这样做冒险。但乌克兰的策略比较聪明:先是攻击乌克兰俄占区,再袭扰俄外围地区,接着远程打击俄本土军事目标,现在就直接地面进攻俄本土。一层一层地推进,把俄国画的“红线”踩完了,俄国也没能怎样。现在盟友给乌克兰大开绿灯在情理之中。

展開更多

乌军打到俄国本土,中国官方应该怎么回应?用魔法打败魔法,大陆网友都学会抢答了

乌军攻击俄本土会演变成俄国的“卫国战争”吗?有消息说乌军将战火引向俄国本土可能刺激俄国扩大征兵动员。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看起来乌军的目的是调动乌东地区的俄军兵力来支援,然后一边伺机伏击援军,一边寻找乌东俄军防线暴露出来的薄弱点发动反击。

展開更多

在近10年新闻媒体的实际运用中,“丑闻”常用来专指外国的公共事件,中国本土的丑闻一般不用“丑闻”来形容,官媒和党媒尤其如此。比如“油罐车丑闻”或“食用油丑闻”,官媒和党媒喜欢说“乱象”、“问题”、“事件”。如果同一件事情发生在美国或者英国,那就是“丑闻”,而且开口闭口都是“丑闻”。把“丑闻”美化成“绯闻”,不见得一定是没文化。《新闻晨报》是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这样打官腔才是常态。尤其2012年以后基本只用“丑闻”来指别国。如果高校性丑闻发生在别国,那就整个版面铺天盖地说“丑闻”了。你不信试试看。对于因反腐败落马官员,官媒和党媒也避免使用“贪渎丑闻”、“腐败丑闻”这种表述字样。但是偶尔也用“性丑闻”来攻击这些落马官员,毕竟党媒和官媒在跳脚骂街、撒泼打滚儿方面有术业专长。但避免使用“丑闻”字样是有政治用意的。像“丑闻”这种词如果使用太多,容易唤起公民意识,因为“丑闻”通常是要追责的,而中国政府只允许有限追责(简单说就是找替死鬼),又不允许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国家遍地是“丑闻”。就好像明明到处是丑闻但是不允许说“丑闻”,一说出来就成了抹黑国家了。

展開更多

我来总结一下:国安部:有一家外资公司,和中国本土公司非法对中国地图合作,打着无人驾驶的名义,对中国国土进行非法测绘,真相:以色列公司Mobileye(被Intel收购)和中国本土企业四维图新(有合规测绘牌照的本土企业)合作建立高精地图,被国安部抓到,并且通报批评。这下子好了, 高精地图这条技术路线也走不通了,外企开发self driving只能走真L4了。

展開更多

@lidangzzz 流浪地球战狼再牛逼也都是本土票房,黑神话实打实的全球 Steam 包括美国在内都销量霸榜第一,完全不在一个 level 上😎

如果未入,快D加入呢個TG Group啦!!已經有8000人加入!免費~由香港女生自己經營的健康Group💪🌎 支持香港本土創作🚫 拒絕盜版、偷圖,創作不是無付出👨‍👩‍👧‍👦 推介此Channel與你的健康兄弟TG搜尋"港女關注組"

香港女生自營健康Group💪已經有4000個Subscriber快D加入啦✈️✈️✈️🌎 支持香港本土創作🚫 拒絕盜版、偷圖,創作不是無付出

Macy Chan 成立一周年 X #中秋# 所有禮物終於寄了給 OF 及 Twi Fans了,謝謝老豆協助寄件🥰🥰😘今次係我第一次自費買 #香港本土# 禮物俾Fans,希望借中秋節支持香港製造又答謝Fans。月餅、個人用品、麵,都是要跟家人分享的物品,希望透過這些令大家與家人親近。緊記要與家人聚首一堂,共度佳節。

展開更多

《煩惱放空,五感刺激,女王輕出現 3P》與 合作編劇、拍攝、監導,是我們前所未有的嘗試,製作認真、專業,相信是香港本土鮮見之創作劇情AV、亦是我和攝影師的突破。鏡頭成功捕捉Macy身體變化,水從妹妹輕輕流出,見證高潮的發生。

《煩惱放空,五感刺激,女王輕出現 3P》與 合作編劇、拍攝、監導,是我們前所未有的嘗試,製作認真、專業,相信是香港本土鮮見之創作劇情AV、亦是我和攝影師的突破。鏡頭成功捕捉Macy身體變化,水從妹妹輕輕流出,見證高潮的發生。#打一個有內涵嘅飛機# #做一場平等嘅愛#

展開更多

上午跟香港本土的一个HR聊了下,最近他们在帮内地的一个遥遥领先的手机品牌在香港做了一个招聘。他说他们非常惊讶内地的一些非常不好的招聘习惯。首先,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无论什么岗位,对年龄35岁以上的,一律不看。他说如果招的是产品开发,这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岗位因为需要跟年轻人有共鸣。但是,现在不是招这个岗位。第二,这么大的企业,在香港招聘给的合同全部都是两年一签。他说,如果这个企业早一点跟他说这种情况,他们是不会浪费时间的。这是什么意思,比如现在你30岁,给他两年一签,签两次合同之后到了35岁就不要人家了吗?后来他越说越气愤。香港人就是这样,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起初是容忍,但触碰到底线了,他可以骂得很难听。不过想想,这也确实怪不了他。香港不是买方市场,有很多工作,在香港其实是招不到人的,而且我也觉得这确实是对员工是完全的不尊重。作为一个那么大的一个企业,你去把那个心思放在怎么去规避员工的成本与风险,倒不如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不要把现在内地所谓的一些企业文化带到香港,特别是这种大企业。作为大企业,你还带头去搞这些有的没的,不去把心思放在怎么做好你员工的职业发展,从而促进产品的质量与销量,真心无语。

展開更多

海浪私心推薦 🇹🇼 南部可約 (曼莉✨164cm.47kg.F奶.26歲💰 一節7000{多節可折扣}🐱 點擊加賴預約 (🐱 點擊加飛機預約 (

© 2025 抖